第65章 “梓童”与“小童”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  梓童与小童

  

   因为蜀地有地名“梓潼”,古时也写作“梓童”,于是我搜索了一下“梓童”,然后知道了“梓童”是宋以后通俗文学中皇后的自我谦称,是由古代的“小童”来的。《论语·季氏》:

  

   “邦君之妻,君称之曰夫人,夫人自称曰小童,邦人称之曰君夫人,称诸异邦曰寡小君,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。

   【三国魏·何晏】注:孔曰:小君,君夫人之称,对异邦谦,故曰寡小君。当此之时,诸侯嫡妾不正,称号不审,故孔子正言其礼也。

   【唐·陆德明】音义:称尺證反下同嫡,丁历反本又作适同。

   【宋·邢炳】疏:《正义》曰:此章正夫人之名称也。邦君之妻者,诸侯之夫人也。妻者齐也,言与夫齐体上下之通称,故曰邦君之妻也。君称之曰夫人者,夫之言扶也,能扶成人君之德也,邦君自称其妻则曰夫人也。夫人自称曰小童者,自称谦言已,小弱之童稚也。邦人称之曰君夫人者,谓国中之臣民,言则系君,而称之言是君之夫人,故曰君夫人也。称诸异邦曰寡小君者,诸于也,谓已国臣民称己君之夫人于他国之人,则曰寡小君,对异邦谦也。以对异邦称君曰寡君,谦言寡德之君,夫人对君为小,故曰寡小君也。异邦人称之,亦曰君夫人者,谓称他国君妻亦曰君夫人也。以当此之时,诸侯嫡妾不正,称号不审,故孔子正言其礼也。”

  

   一些学者认为,宋以后“小童”变成“子童(梓童)”,是因为理教盛行,忌讳谓尊者为“小”,于是改为“子”;又因为子梓相通,并且梓树象征有子,还有汉武帝梦梓树,临幸卫子夫使其怀孕,后来卫子夫获封皇后的传说,所以有了“梓童”。并且也不限于皇后自称,可用于仙女自称或皇帝、国王称呼其后等等。(另外,春秋时期的丧礼上,如果死者是王那么致辞中就谦称为“小童”,死者是公、侯就谦称为“子”。)

  

   但“梓潼(童)”这个地名却与上文无关,而是来自于一则有些意味深长的神话传说:“《蜀记》:昔,夏禹欲造独木船,知梓潼县尼陈山有梓木,径一丈二寸,令匠者伐之。树神为童子,不伏,禹责而伐之。”(宋·叶庭圭《海录碎事》。)民间传说,尼陈山得名于大禹治水,在此山堆陈泥土,后面因为伐梓木、梓神化为童子和大禹对线一事,所以尼陈山又名梓潼(童)山,山下的蛇水又名梓潼水、潼水。无独有偶,吴地一处地名也是大禹治水而来的,也与童子有关,我在拙作《杂谈古籍中的“童男童女”(其一)》中曾经引用并分析过,不再重复。

  

   于是顺便查了一下其他有“童 船”关键词的文献,觉得这些最有意思:(下面有的是相邻段落出现了“船”,我引用时没有引用相邻段落。另外,徐福等秦代方士相关之事,大家都多少知道一些,以前我也讲过,也不列在下面了。)

  

   “母丘俭【毌(guàn)丘俭,常被误写作毋丘俭、母丘俭,三国魏名将,多次打败高句丽,收复汉代辽东四郡并拓地千里】遣王领【这里仍然是错别字,应该是“王颀(qí)”】追高句丽王宫【“宫”指国王“位宫”】,尽沃沮【今朝鲜东北部、中国邻朝俄边境一带及俄占海参崴一带,泛指图们江流域及其周边】东界。问其耆老,言国人常乘船捕鱼,遭风吹数十日,东得一岛,上有人,言语不相晓,其俗常以七夕【按下面《三国志》的说法应该是“七月”】取童女沉海。”(晋·张华《博物志》宋代抄本。)

  

   “王颀别遣追讨宫,尽其【沃沮】东界,问其耆老:海东复有人不?耆老言,国人尝乘船捕鱼,遭风见吹数十日,东得一岛,上有人,言语不相晓,其俗常以七月取童女沉海。又言有一国亦在海中,纯女无男。又说得一布衣,从海中浮出,其身如中(国)人衣,其两袖长三丈。又得一破船,随波出在海岸边,有一人项中复有面,生得之,与语不相通,不食而死。其域皆在沃沮东大海中。”(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三十》。)

  

   我查了一下,日本海(古称鲸海,朝鲜称东海)上岛屿很少,只在临近四周大陆、大岛的地方有一些岛屿,所以有的学者认为王颀一直追击到了今天海参崴以北的地方,这里的人出海遇到冬季西北季风,可以漂到日本北海道岛或者北海道岛周边的小岛。

   [uploadedimage:14609627]

  

   “少男风,童女电:《管辂别传》曰:辂遇清河太守,时天旱,辂曰:今夕当雨——树中已有少女微风,树间又有阴鸟和鸣,又少男风起,众鸟乱翔,其应至矣。果大雨。傅玄诗曰:童女掣电策,童儿挽雷车。”(隋·杜公瞻《编珠》。)

  

   “汾州女子:隋末筑汾州城,惟西南隅不合,朝成夕败,如此数四焉。城中一童女年十二三,告其家人云:非吾入筑城,终无合理。家人莫信,邻里哂之。此后筑城,败如初。童女曰:吾今日死,死后瓮盛吾,埋于筑处。言讫而终,如其言瘗之,瘗讫即板筑,城不复毁。(出《广古今五行记》。)波斯王女:吐火罗国缚底野城,古波斯王乌瑟多习之所筑也。王初筑此城即坏,叹曰:吾今无道,天令筑此城不成矣。有小女名那息,见父忧恚,问曰:王有邻敌乎?王曰:吾是波斯国王,领千馀国,今至吐火罗中,欲筑此城,垂功万代,既不遂心,所以忧耳。女曰:愿王无忧,明旦令匠视我所履之迹,筑之即立。王异之。至明,女起步西北,自截右手小指,遗血成踪,匠随血筑之,城不复坏。女遂化为海神,其海至今犹在堡下,水澄清如镜,周五百馀步。(出《酉阳杂俎》。)”(宋·李昉《太平广记》。)这两个女子不是人类?还是说有神灵托梦?我却觉得,真相可能是有方士在她们睡着了时在耳边低语,让她们以为被托梦了。这是在我们想象范畴内的解释,也有可能真相已经超越了你我的想象。

  

   “《南越志》云:……绥安县北有连山,昔越王建德伐木为船,其大千石,以童男女三百人牵之,既而船俱坠于潭。时闻附船者有唱唤督进之声,往往有青牛驰回船侧。……”(宋·乐史《太平寰宇记》。)(以前我也引用过。)

  

  

  

   然后顺便查了一下古书上的“小童”除了指君夫人、皇后还可以指什么。

  

   道家的诸多“童子”中,也有名字带“小童”的,以“襄城/襄野小童(牧马小童)”和“青真/清真小童”最为著名,还有“东海小童”、“青华小童”、“青衣小童”等。

  

   “【南朝梁】刘遵《繁华(应令)》:【“应制”、“应令”略有区别,“应令”指魏晋以来应皇太子之命令而和的诗文。】

   可怜周小童,微笑摘兰丛。

   鲜肤胜粉白,慢脸若桃红。

   (慢,《艺文类聚》作【月+曼】)【这个生僻字我记得拙作“房中术”系列的一还是二里面有,我还在评论区探讨了一下。】

   挟弹雕陵下,垂钓莲叶东。

   腕动飘香麝,衣轻任好风。

   幸承拂枕选,得奉画堂中。

   (得,《艺文类聚》作侍)

   金屏障翠被,蓝帕覆薰笼。

   (《艺文类聚》无金屏二句,盖类书节本)

   本知伤轻薄,

   (知,宋刻【宋刻本】作欲,误,今从《艺文类聚》)

   含词羞自通。

   【综合来看,金屏二句应该是隐晦地写房中之事,所以本知二句就是写周小童害羞了,知道自己轻薄撩人,不想说自己对房中之事无师自通。】

   剪袖恩虽重,残桃爱未终。

   蛾眉讵须嫉,新妆递入宫。

   (妆递,《艺文类聚》作姬近)”

   (清·纪容舒《〈玉台新咏〉考异》。)

   一般认为此诗是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娈男童之风盛行的代表作之一。

  

   汉·王充《论衡·订鬼》:

  

   “……鸿范:五行二曰火,五事二曰言,言火同气。故童谣诗歌为妖言,言出文成,故世有文书之怪。世谓童子为阳,故妖言出于小童。童、巫含阳,故大雩之祭,舞童暴巫。雩祭之礼,倍阴合阳,故犹日食阴胜,攻社之阴也。日食阴胜,故攻阴之类,天旱阳胜,故愁阳之党。巫为阳党,故鲁僖遭旱,议欲焚巫。巫含阳气,以故阳地之民多为巫。巫党于鬼,故巫者为鬼巫。鬼巫比于童谣,故巫之审者,能处吉凶。吉凶能处,吉凶之徒也。故申生之妖见于巫,巫含阳能见,为妖也……”

  

   可见课本上说王充是“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”,大错特错。王充只是有一些无神论(事实上也不是“无神论”,他原话是“衰世好信(言)鬼,愚人好求福”,国家兴亡,“在人不在鬼,在德不在祀”。可见他的思想类似于孔子,对鬼神“敬而远之”罢了)的思想,本质上仍然是一个非唯物主义(泛唯心主义)者。(“本篇对社会上各种关于鬼的传说进行了分析考订,同时把《死伪篇》《纪妖篇》中关于鬼神的观点,作了较系统的论述,因此篇名《订鬼》。王充首先反对死人的精神能变鬼的观点,他指出:“凡天地之间有鬼,非人死精神为之也,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。”同时,他再一次斥驳了鬼有知,能害人的说法。指出人死并不是鬼害的,人死亡的原因是疾病,与鬼无关。对于鬼的各种传说,除对个别传说存疑外,王充一般都用气构成万物的观点加以解释。他反对人死后精神能变成鬼,但却承认世间确有各式各样的由无知的“阳气”构成的鬼。他反对鬼有知、能害人,却承认有一种由“阳气”构成的鬼带毒,毒能击杀那些命中注定该死的人。王充还认为,鬼这种妖象是预示国家衰亡和个人灾祸的征兆,“人将亡,凶亦出;国将亡,妖亦见”。这些观点在本篇中表现得较为明显。”【子夜星网站整理编校版《论衡》订鬼篇题解。下面的翻译也是根据该网站的翻译节选与删改的。】)

  

   翻译:

   “……《(尚书·)洪范》记载,五行中第二位是火【水火木金土】,五事中第二位是言【貌言视听思】。言与火都同属于阳气,所以童谣、诗歌都是妖气诱导的言语。话说出来(也可以改成)文字写出来,所以世间上有以文书表现的怪异现象。世人认为童子属阳,所以妖言出于儿童的口里。儿童、巫师含有阳气,所以举行大雩祭祀时,让儿童不停地跳舞,把巫师晒在太阳下。雩祭这种典礼,是为了助长阴气以调和阳气;这就如同日食时阴气过于旺盛,就讨伐社神的阴气一样。日食时阴气胜过阳气,所以要攻伐属于阴类的东西;天旱时阳气胜过阴气,所以要折磨属于阳类的东西。巫师属于阳类,所以鲁僖公时遭受旱灾,就和大臣们商议要烧死巫师以损阳气。巫师含阳气,所以南方的老百姓许多人都作巫师。巫师属于鬼这一类,所以称巫师为鬼巫。鬼巫等同于童谣,因此巫师中的高明者,能够判断吉凶之事。吉凶能够判断,巫师也就和预示吉凶的妖象同属于一类了。所以申生的妖象通过巫师显形来预言吉凶,巫师含有阳气,所以能把申生的妖象表现出来。……”

  

   再参考《三辅黄图》记载的“【汉】武帝时,祭泰乙上通天台,舞八岁童女三百人,祠祀招仙人祭泰乙”,我推测上古的“巫”有很多都是童男童女担任的,或是像后世道士一样,一个道士下面两个或多个“实习”的童男女,统称为“巫”。

  

   因此也难怪在清代的《钦定古今图书集成》书中,《博物汇编·神异典》这一部的“小童”最多,多达45处了。

  

   汉·刘安《〈淮南鸿烈〉解》有言:“夫宋画吴冶,刻刑镂法,乱脩曲出(绘画,冶金铸剑【可参考写干将莫邪的那篇拙作】,雕刻,音乐等艺术门类),其为微妙,尧、舜之圣不能及;蔡之幼女,卫之稚质,梱纂组,杂奇彩,抑黑质,扬赤文,禹、汤之智不能逮。”可见喜欢艺术(含二次元)和炼铜就是人的天性,人民群众在这些方面激发的巧思、智慧已经超越了圣贤治理天下的智慧。这种令人着魔的魅力、魅惑,或许就是“小童”与巫、鬼相通相似的又一点吧。

  

   2022年12月28日~2023年1月5日。

  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